第19章 朱标有可能真的是活生生折磨死的!
凌汉听完了之后脑袋疼:“小陈老师你这野史也太野了!”
朱标感觉自己被严重冒犯了。
自己再怎么也不会因为和父皇吵了一架,就跑去跳河自杀,没有自杀成功然后就得了重病而死。
这也太玄幻了一些。
而且听着怎么那么的窝囊。
干脆淹死在金水河里面好不好,也比捞起来得病而死好啊。
难道自己真的会以这样的方式谢幕?
朱标想到这样的可能性都觉得憋屈。
凌汉听完了后也觉得胡扯的可能性很大。
看起来后世的人,的确有点瞎扯。
凌汉反驳起来:“小陈老师,这一听就知道是在胡扯啊!”
陈寒道:“的确是如此,但是村长您要从这故事里面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啊。”
“怎么才算是有用的信息?”凌汉问道。
“村长,您要从这两则故事里面听出来,太子与皇帝的关系很紧张,至少说明他们父子两个的施政方略是不同的。
朱标不喜欢和朱元璋一样大开杀戒,所以肯定是在很多时候站出来反对。
父子之间能不有矛盾?
况且朱元璋这样的皇帝父亲可不是一般人,他身上的威严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所以很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朱标面对那些无辜被杀的人没有办法拯救,从而心里面有着许多的怨恨,却无法发泄出来。
久而久之,心情自然压抑无比。
朱元璋信任朱标没错,但是过于急躁的要为朱标打造一个没有人反对的太平王朝的酷烈手段,就像是啮食朱标心肝的虫子,将朱标的心,咬的支离破碎。
朱标要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没日没夜的治理国家、平衡与父亲的关系、谨小慎微的保护弟弟,还有朝臣们,说实话能够活到三十七岁,真的是奇迹了。
他真的有可能是被活生生折磨死的。”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色剧变。
正如陈寒所说,这些故事里面的确是荒唐成分,但是从故事里面的确能够提炼出很多东西,那就是这些年以来压在太子朱标身上的重担。
这些才是最终把太子压垮的原因。
朱标在听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有点流泪的冲动的。
这些年,没有人知道他的心里面积压了多少委屈。
更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少次想要跟自己的父皇讲出这些,可是最后徒劳地发现,自己的父亲根本不会听从自己的。
他甚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自己熟悉的人,被自己的父皇杀掉。
里有有时候也很荒唐。
他太明白,这样下去大明王朝最后会滑向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不难猜测。
只是不管怎么劝说自己的父亲,父亲都不愿意听。
压力自然就增加。
甚至这些压力他只能默默地吞下去。
什么人都不能诉说。
而现在陈寒这么一说顿时让他觉得,终于有人能够理解我了。
你们知道我在当太子的这些年来受了多少委屈吗?
没有人能懂啊。
低下头的朱标就感觉胸腔里面塞满了抹布,喘气都那样的困难,接着喉咙里面好似灌了一勺的水泥下去,堵得口腔里面反酸水。
那一刹那,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太子。
也不再是那个手握重权的常务副皇帝。
他就是一个受尽了委屈的孩子。
自从母亲过世之后,他拼了命的维系着这个家。
点灯熬油!
每天只睡一两个时辰。
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将大明王朝治理得如同大唐那样的繁荣且宽容。
他知道父亲手段酷烈,所以屡次曲线救国。
可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大臣就在自己的面前被杀掉。
朱元璋这位铁汉看着低头在边上掉泪的朱标,眼眶也红了。
他到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把一切都给了自己的儿子。
他原以为这一定是自己的儿子也希望要的。
可是没想到,这无形当中给了自己的儿子,这么大的压力。
而这些压力他却无从诉说。
朱元璋伸手搭在了朱标的肩膀上,轻轻捏了一下。
而朱标伸手盖在了父亲的手上。
啪嗒……
啪嗒……
终于眼框里面,忍耐了许久的泪水还是掉落了下来。
积蓄了十几年的委屈,终于有朝一日有人能理解了。
终于有人说出了他最想听的话,他控制不住伤心。
父子两个都是铁血帝王,从来不会向谁说出自己心里面的委屈。
正是因为如此,心里话无法沟通。
朱元璋一心以为自己给儿子的就是最好的,也没想过儿子会不会接受。
他的确是一位好父亲,但真的是操之过急了。
朱元璋和朱标应该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一对皇帝和太子。
因为他俩是真的父子,朱标的生母马皇后,和朱元璋是真的夫妻。
绝大部分皇帝和太子都是假的父子,和妃子都是假夫妻。
很多皇帝几个月都不见自己儿子们一次,自己每天与这个妃子弄完跟那个弄,皇子除了血缘有关系外就是个陌生人。
特别是朱元璋,一生二十多个,要把皇子扔到孩子堆里,朱元璋认不认的出来都是个问题。
朱元璋对皇子和妃子没什么亲人的概念。
但是朱标就不一样了,朱标出生那会,朱元璋还不是皇帝呢,连吴王都不是,马皇后更别提了。
这对母子是真的跟朱元璋一起苦过来的人,是真的父子亲人。
朱元璋对朱标的态度,是真的普通父亲而不是皇帝对皇子。
说的实在点,相信朱元璋甚至愿意为了朱标去死。
纵观历史,所有的皇帝都在架空太子,太子私交大臣是严惩的。
只有朱元璋,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大力支持大臣们跟太子交好。
这事十分罕见,朱元璋简直是协助朱标“谋逆”的头号人物。
皇帝自己架空自己造自己的反,核心原因是什么,因为他真把朱标当儿子,甚至能为朱标去死。
而朱标也是如此。
他从洪武十年开始,就起早贪黑的帮助朱元璋处理国政。
默默付出,为的也是减轻父亲的压力。
说句实话,朱标不在乎自己只有一年的命。
他只是担心自己走了后,父亲一个人如何面对那浩繁入海的奏章。
毕竟父亲年纪这么大了。
母亲的离开,已经重重的压了父亲一次。
自己如果也走了,父亲就真的失去了所有最亲的人……
求追读!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