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三万倭奴俘虏顺利到达北平!沿途就死了两千多!都丢进海里了!
沐英说完之后,下边的各委员就开始了准备。
他们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会发愁,要怎么去安排从倭奴这边过去的一些俘虏,
就是因为最近这半年里,还真别说这些个倭奴俘虏们个个是有了一些想法。
一开始这些俘虏当然是畏惧于大明王朝运过去的武器装备。
甚至大明的作战方式。
那是他们没有见过,那是他们这些個土老帽不知道的。
毕竟这个时候的倭奴比,明王朝还要封闭。
他们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冷兵器战争,他们内部之间早就一团散沙。
甚至为了争夺一个守卫的领主名头,打的是一团乱。
所以忽然之间面对着大明王朝如此有组织有序的进攻,他们一下子被打得懵了。
许多大名就这么被弄死。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反应。
然而经过这两三年的适应之后,他们才明白。
原来大明王朝所派过来的人太少太少,很多都是俘虏他们自己人,然后充当伪军在前方替他们打生打死。
所以他们即便是被俘虏之后,心里边依旧是很不服气。
觉得你大明王朝过来的人也不过如此。
你们这些唐人,一个个不过就是仗着手中的武器厉害一点而已。
要是真的跟我们拼起来的话,你们未必能弄过我们。
还真别说那些个小鬼子里,很多都是精英武士。
他们打了几十年战,虽然打的都是村战,但个人好勇斗狠的能耐还是相当厉害的。
所以他们心里面不服气。
但是呢,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的是个人的好勇斗狠。
以及他们打的那些村战,真正的遇到大明王朝这种有组织有规模的战争,是根本不可能有一丁点赢的可能。
因为什么?
沐英打的那些战,前期跟着朱元璋打的都是大型的作战,有着大规模大军团的指挥能力。
另外沐英后期是调往云南那边,和云南那些土司以及少数族人进行作战。
习惯了山岭当中的丛林作战。
而这个时候的倭奴这一边恰恰是山多林密,更好适合像沐英这种指挥家来去做仗。
所以陈寒才会推荐沐英前去。
这是真正的专业对口啊。
这些个人在人家沐英这个开国的将领面前,怎么会有半点胜算。
但是这种人他就是不服输。
……
九州殖民委员会。
占领了这里之后,委员会大力发展与朝鲜、与南边的琉球国进行贸易。
同时还与从大明王朝那边过来的商船进行贸易。
此时这里已经算是发展得不错。
大量的大明王朝的商人在此地落驻,把大量的明朝的货物带进来,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但是此地的风土人情非常不好。
本身倭奴九州这个地方的人,就与东边那些倭奴人有点不同。
他们地处偏僻,文化知识少,所以好勇斗狠,本身就比较悍勇。
他们虽然被征服,虽然被当作奴隶来使用。
虽然大量的被派遣到银矿和金矿上去当劳工。
但是一心想要的就是复国。
为什么说这个地方的人不老实呢?
一来他们本身就以造反起家。
二来常年靠海,他们这里出了大量的倭寇。
所以有这种底子在,他们自然不服输。
而此时当倭奴殖民委员会下达了任务到他们这九州州委员会之时,州委员会的主席立刻开始组织,把一大批的俘虏集合,然后先运到汤里集合。
再从对马岛运送到朝鲜釜山港口进行停住,补充了粮食之后,再直接往山东威海而去。
在那里再一次补充,然后再直接到达天津。
当然现在还没有叫天津的这个地方。
天津卫这个地方是在朱棣靖难之役开始才有的。
当时这个地方叫做天子渡津之地,所以简称天津。
但是没有这个地名,还是有一个港口的。
在那里登岸之后,直接由驻守在北平府的燕王朱棣接收,就可以把他们当做劳工来使用了。
当这封信到达之后,州委员会安排十分妥帖。
然而还真就像倭奴殖民委员会那些委员和部长们所担心的,这些个俘虏们还真就开始了造反。
尤其是九州州委员会那边,当他们把三千俘虏集合在一块准备登船之时。
在俘虏当中忽然暴起三百多俘虏,抢夺了伪军手中的武器,把伪军四十多人都给砍杀。
接着就向州委员会的驻地所在的城进行反攻。
他们喊出的口号是反攻整个九州,把九州夺回来。
然后再由九州杀向现在的石见国,夺回倭奴人的领土。
由于这三百人杀出的非常突然,又一下把几十个倭奴伪军给杀掉,激起了这三千俘虏的野心。
这三千俘虏本身就是从九州各个俘虏营给释放出来的刺头,一个个恨不得脑袋生七八个造反的心思。
逮着这么好的机会,当然是群起而攻之。
幸好当时是把他们集中在了海边,没有在城里,要不然的话,就要发生更多的事故。
估计是杀掉了那些倭奴伪军,给了这一次俘虏们极大的信心,所以他们嗷嗷叫地冲向了九州城。
但令这些个俘虏们没想到的是,九州城此时城楼上面都已经布置了红衣大炮,虽然只有两门。
可同时配备的,还有一千多杆火枪。
那可是大明海军自己镇守的城池。
当听到了从远处海边俘虏营传来的喧闹声之时,九州城就已经开始了戒备。
等那些俘虏一个个地提着抢来的武器,想要进攻九州城池之时。
还没等他们靠近,忽然之间就听到砰砰两声,如雷鸣般的响动。
接着在俘虏群当中就炸出了巨大的深坑,血腥纷飞,残肢乱跳。
两发红衣大炮发射过去直接就炸死了三四百号人。
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城墙上面就有爆竹一般的火枪声传来。
冲在前面的那些俘虏纷纷倒毙。
而爆竹般的枪声并没有停,一下就给他们来了两三轮的冲击,瞬间就瓦解了所有俘虏的信心。他们身上本身就没有任何可以防御火枪的装备,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人家从高处射击,城外是一片开阔地,躲都没地方躲,成了活靶子。
到第二天天明,这些蹲在地上放下了手中武器的俘虏,看着边上横七竖八躺着的死尸,
这才明白,自己的人想要反抗,简直是天方夜谭。
个人的武力就算再悍勇,你要是连人家大明海军的衣角都碰不到,那又有什么用?
到了现在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等人所信奉的这点武力,在人家这高科技武器方面,简直就是幼稚的可怜。
而剩下的这一千俘虏,被九州城内的大明海军包围之后,他们想要再反抗他们想要跪地求饶,他们想要活一条命,
他们想要喊出来,我们愿意到辽东或者你们的北平去修铁路,都没机会了。
九州殖民委员会直接下达了格杀令。
那一千剩余的俘虏就这么被近距离枪毙了。
其他地方慢慢汇集过来的那些俘虏,看到反抗的下场之后,吓得再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了。
原本那些俘虏到处串联说什么,大明王朝派派过来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投降过去的伪军,
那些伪军战斗力非常稀松,可以随意令人处置。
可是没想到的是,那些伪军虽然武艺稀松,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大明的火器。
而大明海军装配的那些武器,可以直接隔着一二百米就把他们给撂倒。
那些经过了专业训练,用子弹喂出来的枪手们,非常之厉害。
所以从这一次反抗事件之后,再也没有了反抗。
九州委员会这边顺利的筹集到了五千俘虏,然后用两艘大船就运送到了汤里基地。
而从出云国石见国以及从本来倭奴南朝那边拉过来的俘虏,也很快到达,一次就筹集到了两三万俘虏之后。
倭奴殖民委员会又犯愁了。
原本的计划可能是一到两万,可现在送过来居然有三万之多。
沐英想了想,大手一挥:全送走,即便这一次少运一点黄金白银回大明王朝也可以。一定要先将俘虏给运走。
当三万多俘虏坐上了去往大明的船队之后,等待他们的命运就非常明显了。
这三万俘虏漂洋过海,在海上又因为拥挤死了大概两千多。
大明的海军对待这些死掉的俘虏,处理方法非常的粗暴,直接就往海里丢。
然后就出现了令人恐怖的一幕。
在这一支船队的身后边跟着无数的鲨鱼。
而从船上丢下去的尸体就是他们最好的食物。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转运,终于是到达了天津。
燕王朱棣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当他听说从倭奴那边给自己运送过来了三万俘虏的时候,他乐得鼻涕泡都要出来了。
因为他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缺的就是稳定的劳工。
可是北平府目前这鬼天气啊,一到冬天冷得彻骨。
这不仅给他劳工的价格大大增加。
同时也不利于用各种威逼手段,强迫那些人去修铁路。
但是作为一个本身就是铁腕手段的人来讲,这种矛盾令他非常痛苦。
于是他就向朝廷求助。
本来他也是想如果能从南洋招一批工人来的话,按照公价付钱,那是当仁不让。
但又想到从南洋那一带过来的工人,肯定不适应北方的酷寒天气,所以他也在犹豫着要解决这个问题。
以至于听到了陈寒他们说,直接可以从倭奴那边给他调派俘虏,不用工钱随便造的时候,他心里面真的是乐开了。
因为他知道倭奴那边过来的人,的确可以随随便弄死,即便死一大批又能怎么样?
死一批再送一批来也就是。
所以当燕王朱棣带领着五千大军接收了这三万俘虏之后,立刻将他们给押送了过去。
而这些俘虏到达了北平府之后,已经是快要到十月份了。
就算是后世,十月份北平也开始转凉,更不要说慢慢进入到小冰河时期了,更冷。
即便倭奴那边的纬度也是和东北差不多,但是九州那边不一样。
九州更靠近南边一点,所以倭奴那边的人一到,还真有一些立刻就病倒。
然后还来不及,到达工地上就死了十好几个。
还真就应了那句话,像对待这种人,根本就不需要去同情。
所以他们病倒了,死了直接就地掩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人权而言。
对待这些人,陈寒给燕王朱棣来了一封信,说不需要同情,随便弄,随便死,死多少就给他运多少。
所以给了一些预防针之后,燕王朱棣面对这些死掉的俘虏,马上就地掩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同情。
把他们给赶到了工地之后,虽然给了一些衣,虽然给了几顿饱饭给他们吃,但第二天就要开始干活。
修铁路最苦的是什么?
最苦的就是从各地把采挖出来的石头,打成小碎块铺在枕木下面。
因为这才是最耗费人力物力的,也是最容易产生疲劳而死的。
当然这他们这些个俘虏还没有尝试到南方那边去修铁路。
到南方修铁路还要打隧道,打隧道死的人才多呢。
北方修的铁路一路平坦,要修隧道的地方还是少,除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搭桥也会死很多人,因为要建很多桥墩子。
当然即便是到了近代,也都会说,桥墩子底下都埋着很多冤魂,因为会死很多人。
所以燕王朱棣才不想用大明王朝的子民。
即便是给大明王朝的子民再多的钱,其实也不值人命重要。
等到半个月之后,燕王朱棣就惊喜地发现。
在高压的威逼之下,这批三万人的俘虏进展还是相当快的。
从山海关那边往内地修,那一段路是相当之难走。
可是在这些俘虏填了五六百条人命下去之后,山海关往内地最难走的那十五里地的铁路修成了。
虽然填进去五六百条命,但对于朱棣来讲不算什么。
而接下来就方便许多。
燕王朱棣也是秉承着陈寒的要求,没有给这些俘虏任何好脸色。
估计这些俘虏做梦都没有想到,原以为到达了明朝之后,至少日子会过得好一点,可是居然是来修路的。
可他们更加不敢跑。
九州那边死了那么多俘虏,那还是在倭奴本土,都没办法跟人家镇守九州城的大明海军对抗,更别说到了这茫茫的大明北方。
大明有多少军队镇守在这里呀?
你跑,往哪里跑?
甚至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每两个人的脚上都绑着脚链的。
想跑?
动得很难动弹。
燕王朱棣每每骑着高头大马,站在山坡上用望远镜看着那些修铁路的俘虏,都是微微冷笑,“好啊,真好,用死了都不需要付抚恤,也不需要付工钱,
只需要管饱就行,太好用了!!”
……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