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少保中书舍人崔琳,刑部侍郎补任太子少詹事崔珪,司农寺卿崔瑶,这便是三戟崔家。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职权非常之大,可以说是整个大唐中的五品官之最,一部尚书见了也得客客气气。
但崔琳可不是五品,因为他还是太子少保,官阶论大的,所以人家是从二品。
太子太傅少傅,太师少师,太保少保,其实就是个荣誉头衔,与三公三师一样,发展到现在都是荣誉加衔,就是图个名气,将来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头衔,是非常荣耀的,所以经常出现在死后追赠。
但是你前面加上太子两字,那就是太子之师,有义务支持培养指导太子,如果哪个太子太师一直是针对太子,那这个人会背上一个骂名。
崔琳明知圣人不喜太子,但他也决不能有丝毫损害太子利益的行为,不然将来太子上位,极大可能剥夺他的所有头衔,墓碑上空空如也,一辈子也算是白混了。
中书令李林甫,下来两个侍郎萧华、韦陟,外加六个中书舍人,这便是中书省的的核心阶层了。
也是王朝最核心的部门。
本来崔琳真的没有帮太子的意思,完全是说句公道话,认为盖嘉运援救不及才导致的大败,但是落到李隆基耳里,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李隆基重新感受到了来自太子的威胁,尤其是在两王薨逝之后,他对太子更顾忌了。
养老生涯刚刚开始,我正打算有滋有味的过小日子,别让人家一脚把我踹下去。
他有这个想法,也不赖他,世民兄开的好头。
而且李隆基当年,其实也有倒逼他父皇李旦早早让位的嫌疑,因为那个时候的基哥承受着来自太平公主的巨大威胁,已经处在发起兵变的临界点。
李旦察觉到了,为了避免再次大规模流血,选择早早将位置给儿子,好让妹妹死心,自己做太上皇玩平衡。
事实证明,他这平衡玩的不行,儿子还是将妹妹给杀了。
李隆基一个人坐在殿门内侧,望着外面的这场春雨。
他是一个特别喜欢热闹的人,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内心特别孤僻的人。
情感,有,但那是以前,现在的他,就是孤家寡人,防天防地防空气。
他想起了废太子瑛。
初立太子的时候,李隆基肯定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亲手杀掉这个儿子,但是当太子日渐成年,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他害怕了。
害怕儿子会像当年的自己。
人的想法,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李隆基在猜测儿子们的想法时,总是喜欢代入自己,所以他会成为有唐一代,最猜忌儿子的皇帝。
因为他并不爱自己的父亲,所以觉得,他自己的儿子也不爱他。
当然了,他的感觉很对。
“圣人,门口风急,您回殿里暖和吧,”高力士来到背后小声劝道。
李隆基长长叹息一声:“牛仙客呢?回去了没有?”
“回去了,他确实病的不成样子,右相不让他走,也是为了朝局,眼下左相这个位置,确实不好选,”高力士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朕暂时搁置,李适之想上来,朕也想让他上来,但是他要是上来拖后腿,朕也不好办。”
当来自太子的威胁越来越大的时候,扶持宗室几乎是不二选择,因为宗室成员永远不会跨过皇帝去支持太子。
他们的忠心,皇帝>太子。
等皇帝死了,他们才会继续忠于下一任皇帝,这是他们的责任,所以新君上台,一般不会清算宗室成员,因为他明白,只要自己坐上那个位置,宗室就会支持他。
而且李适之这个人,与少阳院一丁点的瓜葛都没有,这就是李隆基看好对方的原因。
“是啊,他总是冲着右相,当然了,右相也不是善茬,是他先挑事的,”高力士苦笑道。
李隆基哈哈一笑:
“很正常,都是博弈,李适之是太宗皇帝之后,打心眼里瞧不起李林甫这个小宗,一旦拜相,肯定不会学牛仙客,这就是李林甫排斥他的原因,但如今朕要将国事都交付李林甫,他这么对着干,也不合适。”
“那倒也不一定,”高力士道:
“右相独断,多一个人监督还是有必要的,否则右相一人独大,日子久了,难免会蒙蔽圣人。”
李隆基转过头看向高力士,笑道:
“你知道朕为什么用李林甫吗?就是因为他不敢蒙蔽朕。”
高力士皱眉道:“圣人还是不能大意啊,岂忘了张九龄乎?”
李隆基笑了笑,不再跟他争论,他是了解李林甫的,李林甫永远也做不了张九龄,他没有张九龄胆子大。
“朕的那个十八郎,最近又在做什么?”每当觉得太子太跳的时候,李隆基就会想起李琩。
因为压制太子,自己出面不合适,最合适的是李林甫和李琩,而唯一能恶心到太子的,只有李琩。
高力士道:
“像平常一样,日常巡查京师,别的没有做什么,不过那个达奚盈盈,多半成了十八郎的女人,有金吾卫专门守在那里。”
李隆基愣道:“他总是盯着恶钱的事情干什么?难道他以为他可以扭转局面?这是他该想的事情吗?”
高力士道:“老奴觉得,他应该不是惦记恶钱,而是想着赚钱。”
“朕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儿子?”李隆基呵呵道:
“他从前不是这样的。”
嗯,是啊,他从前还有寿王妃呢高力士道:
“三娘总是帮着十八郎说话,话里话外都在袒护,两人的关系似乎有些微妙。”
照实禀奏,是高力士的职责,他不可能因为维护李琩,而欺瞒自己的主子,李琩和杨玉瑶确实走的太近了。
李隆基笑道:“少年之交,情谊深厚是正常的,三娘是嘴巴上放浪了一些,但人不会乱来,十八郎更不是那种人。”
高力士笑道:“圣人慧眼,老奴也是这么觉得,三娘拜托了老奴一件事,但是老奴没答应,今后若是三娘在圣人这里提起来,圣人装糊涂就好。”
“什么事?”李隆基好奇道。
高力士道:“她希望十八郎接任左卫大将军,因为十八郎一直在帮衬着她们家,她这么做也算是投桃报李吧,三娘自觉言轻,所以希望老奴帮着说说。”
李隆基顿时挑眉道:“她的野心已经这么大了吗?朕默许她举荐一些小官,已经够开恩了,她都敢惦记大官了?还跟十八郎交构在一起?一个妇人,乱搅和什么?谁给她的胆子。”
“自然是圣人给的胆子,”高力士笑道。
李隆基冷哼一声:“如今看来,牛仙客的事情,她一定是掺和了,那个吉温是不是她安排的?”
“绝对是她,但是老奴疑惑,她冲着左相去做什么?胆子确实太大了,”高力士苦笑道。
李隆基道:“还能为什么?八成了收了别人的钱,还口口声声说什么有些钱不敢赚,我看她净赚的是掉脑袋的钱,起初我还没有怀疑她,今天听你这么一说,给她送钱的多半就是李适之,怪不得李适之最近见了太真异常的恭敬,敢情在这走后门呢。”
“那么是不是该警告一下三娘,让她收敛一些?”高力士道。
李隆基摆了摆手:“没那个必要,朕能知道,能猜到的,就不是什么大事,不知道,看不明白的,才需要敲打,她一个妇人,再贪财,她能贪多少?何况她每次进宫,都给太真带着礼物,罢了,随她去吧。”
“那么十八郎的事情呢?”高力士道。
李隆基若有深意的看向高力士:“你和三娘都帮他说话了,朕还能说什么呢?力士的面子,朕还是要给的。”
“终是瞒不过圣人,”高力士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他嘴上说拒绝了杨玉瑶,但还是说给李隆基听了,说出来,就是帮忙,因为杨玉瑶没胆子在李隆基面前举荐李琩。
她算老几啊,举荐朕的儿子?从太极宫排到明德门,也轮不到你举荐。
而高力士也是精明透顶,今天上午在务本楼,崔琳袒护皇甫的时候,高力士就已经察觉到自己的主子不高兴了。
那么这种时候举荐李琩,无疑是正中圣人下怀。
唯一的弊端在于,他也罕见的掺和进了皇子的争斗当中,没办法,自己那个义女太孝顺了,非常讨他们夫妇欢心。
帮一次,就帮一次,今后绝不掺和了
十六卫的兵制源自于北周,隋朝发扬光大,入唐之后,府兵制逐渐呈现出衰退迹象,发展至今,已经是弱的一批。
隋朝鼎盛时期,做为十六卫之首的左卫,满额兵员为两万四千人,取天下最为骁勇果毅之人入府,战斗力恐怖的一批。
因为那个时候十六卫主力大多囤积于关中,整个关中的总兵力在三十万之间,所以才有举四方之力不敌关中的说法。
但是现在的左卫,兵力直接削减一半,为一万两千五百人,主要分为五府和外番军,而且经常出现兵额不足的现象。
也就是逃役。
因为如今的卫府,里面大量充斥着大量地痞流氓无田无业的不良人,指望这类人遵纪守法是非常不现实的。
当他们可以靠着军籍得利的时候,就会老实上班,无利的时候,人就消失了。
眼下的左卫府,满打满算,应该也就不足一万人,而且上番的时候,经常凑不够人数。
所以当下的皇帝,真正倚仗的只有北衙四军,可是李隆基意识到,他的禁军有点废物。
废物归废物,脸上挂不住是肯定的,但李隆基倒也不会有多少担忧,因为藩镇军士再能打,也不会有机会跟禁军冲突。
藩镇军士难道就不是朕的儿郎吗?
历史上,安禄山狠狠的给他上了一课,证明了禁军在藩镇军队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一场安史之乱,也使得大唐最精锐的部队丧失殆尽,国势断崖暴跌,唐,实亡于李隆基。
李隆基是乐意让李琩接任左卫的,而且并不认为李琩能够带给他多少威胁,因为左卫在太极宫,而他在兴庆宫。
兴庆宫的地理位置,可以说就是为了防止宫闱之变而专门打造的,如果李隆基依然在太极宫正常主持每日常朝,李琩永远也不会有机会执掌左卫。
但是现在,情形不一样了,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太子。
任命李琩,他不能主动提出来,需要有人举荐。
最合适的肯定是李林甫,但是这一次,李隆基将这个任务给了李适之。
其中含义不言而喻,让李适之站在太子的对立面。
你不是想当左相吗?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就不要指望这个位置能是你的。
而事实上,李适之这边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唯一犹豫的,是李琩还没有收拾掉杨慎矜,自己若是早早帮忙,人家会不会得利之后,反悔呢?
所以今天整个一上午,他都是一个人坐在御史台,独自沉思。
圣人是派牛贵儿给他打的招呼,而牛贵儿是武惠妃的人。
这样的招呼,李适之是不会跟任何人说的,包括自己的儿子,而且他来举荐李琩,也不是圣人今天打招呼,明天就能举荐。
这是要看时机的,好端端的举荐会让人乱想,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猜测。
隋王还真是厉害,竟然真的争取到了左卫,他是怎么做到的?宫里是谁在帮他说话?
他的风头越来越盛,太子一定非常难熬吧?
唉多事之秋,看样子储君之争还是没有个结果。
李适之是绝对不会支持李琩和太子对着干的,那样对国祚无益,不符合宗室利益。
像李林甫这种旁支末系,在宗室当中是没有地位的,官做的再高,家族内照样是个边缘人。
思来想去,李适之决定信任李琩一回,自己先将对方的事情办了,以表诚意,然后再坐等李琩收拾杨慎矜。
只要杨慎矜下来,韩朝宗肯定会补上这个缺,因为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那么韩朝宗一旦补上,国家两大财政机构户部和太府寺,他们这边,至少能占一个,今后的财政方面,也就容不得李林甫一家独大了。
一个单位,最有权力的是一把手和会计,因为会计管着钱,任何管钱的部门,都是人们眼中的顶级肥差。
掌握了一部分财赋的分配权,才有后劲跟李林甫掰扯,李适之的路线,选择的很正确。
太府寺眼下的亏空,没有户部帮忙,根本补不上。
但是眼下,还有一个人可以,那就是韦坚。
韦坚这个狗东西,绝对敢跨过户部,直接补贴太府寺。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